本报讯(记者 张天一)烧一炷香,就可以“化太岁”“破小人”;做一场“法事”,就可以挽回感情再续姻缘……这不是小说情节,而是受害人的真实经历。8月13日,社旗县人民法院巡回审理一起以封建迷信手段实施诈骗的案件,为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反迷信、防诈骗法治教育课。
2024年3月,在外务工的吕某想通过兼职赚取外快,便动了借封建迷信实施诈骗的念头。于是,吕某在抖音、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注册多个账号,打着“大师”的幌子,发布“帮人做法事消灾”“助情侣复合转运”等虚假宣传视频,并附上个人微信联系方式。一旦有人因情感困扰、生活不顺等问题主动联系,吕某便通过虚构“八字不合”“犯太岁”、谎称可以通过“做法事”帮助对方摆脱困境的话术设置骗局,进而以“供灯”“上香”“烧元宝”等名目骗取钱财。案发时,吕某已骗取多名被害人共计10万余元。案发后,吕某主动退赔全部赃款,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。
在庭审中,审判员围绕案件事实、证据等展开调查、质证,被告人吕某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。结合吕某的犯罪事实、犯罪情节,以及退赔全部赃款并取得受害人谅解等情况,法院依法以诈骗罪判处吕某有期徒刑3年,缓刑5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,同时责令吕某退赔受害人共计101551.66元违法所得(均已退赔)。
庭审结束后,承办法官结合案件,向旁听群众以案释法,提醒大家进一步增强反诈防骗意识。借助封建迷信实施诈骗的本质是利用人们在困境中的迷茫与焦虑,以虚无的“救赎”编织诈骗的圈套。那些“做法破煞”的话术,看似救命稻草,实为诈骗陷阱。这些话术,根本经不起科学推敲与实践检验。大家一定要坚信科学真理,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的侵蚀。
承办法官呼吁,无论诈骗套路如何花样翻新,只要群众擦亮双眼,不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,骗子必然无处遁形。一旦察觉自己被骗或发现可疑情况,要立即留存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关键证据,及时报警,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财产安全。③1